其旗下的一件男童睡衣产品上因为印了几个字,不得不在刚上架几天后就被迫全线下架。
究竟印了什么字,有这么厉害?

“Boys will be boys”其实是一句俗语,意思其实是男孩总是会做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事情,没什么好惊讶的。老一辈的父母们经常用这句话来给男子们闯的祸开脱。
但这看似平常的几个字,背后可是有深意,几天内就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情是这样的,在上个礼拜,墨尔本的一位名叫哈莉斯的妈妈在逛街的时候看见这件睡衣上的几个字之后,回家越想越不对,于是在皮特·亚历山德公司脸书的主页上投诉。

哈莉斯写道,“男孩子们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讨厌看见一家做睡衣做的这样好的澳大利亚品牌,在衣服上印这样性别歧视的语言,还卖给年轻男孩子们。”
她继续写道:“给男孩子的行为开脱不是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已经是2018年了!”
哈莉斯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在商店看见这几个字之后挺惊讶的,回家之后就一直在想这件事。

哈莉斯的投诉在网上引发了共鸣。另一名网友在脸书上上传了亚历山德公司另一件产品上的印字:“Play Hard”(不择手段)。

“你想说什么?”
皮特·亚历山德公司在接到哈莉斯和其他网友的投诉后,迫于各方压力,决定下架“Boys Will Be Boys”的衬衫。
公司脸书官方账户回应道,“很感谢”顾客的投诉,“我们不容忍和这条俗语相关的不端行为。”
“根据您的反馈,我们已经决定将这件商品下架。”

面对这样的结果,哈莉斯表示很满意,她事后表示,“我只是不想让我的女儿觉得,如果一个男孩子伤害了她,或者伤害了其他男孩、女孩,是一件‘男孩终归是男孩’的小事而已。”
按理说,产品也下架了,投诉者也满意了,事情到这儿也该结束了。却没想到,皮特·亚历山德下架“Boys Will Be Boys”睡衣的决定却激起了更多的愤怒,引来一场更大的风波……
一、现在说“男孩终归是男孩”?墨尔本人还在创伤中呢!
为什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会激起这么大的反应呢?换成是二十年前,大概谁满大街喊这句话都不会引起什么反应。
那么为什么二十年前可以说的话,现在就不行了呢?
因为女权主义的时代来了!
哈莉斯认为,如果男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他们可以做想做的任何事儿不受惩罚”,那么当男孩子们长大变成男人之后,他们会做的可不仅仅是“打架”或者“调皮”这么简单。
“这句话完全反映了他们(男人们)‘可以做任何事’这种文化。”
她们认为,正是这种容忍男孩子做任何事的文化,才是性骚扰事件发生得那么普遍的深层次原因。
更重要的是,墨尔本人还在为喜剧演员Eurydice Dixon的死悲痛不已。
比如《卫报》的专栏作家Melissa Davey就呼吁,面对Dixon的死,整个男性群体都需要反思自己的责任和行为。
面对一些女性的指责,有些男性觉得“很委屈”甚至愤怒,认为“某些暴力和行为不端”的男性不能代表所有的男性,一个男性是奸杀犯不代表所有男性是奸杀犯。在Dixon一案中,男权和女权一度“剑拔弩张”。
这场“男权VS.女权”的大火,也烧到了皮特·亚历山德公司,亚历山德夹在中间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二、下架还是不下架?反正都得挨骂
就在皮特·亚历山德公司以为下架产品就可以把事情都搞定的时候,事情却越来越糟糕。
不下架这件产品的时候,亚历山德公司被质疑:
“你是不是歧视女性?”
等亚历山德公司火速下架了这件睡衣的时候,另外一批网友不干了:
“你是不是歧视男性?”
亚历山德公司在风波之后,连续几天在脸书的主页上推送了一些女童睡衣和女性产品的广告,似乎在表明,“我没有歧视女性啊!”
这样的行为又招来了群殴,不少网友都在这些女性产品下骂到:“胆小鬼!”,“你应该感到羞愧!”
“现在都不敢在公众场合随便说话了!政治正确太过了!”
这场风波还未平息……
不管怎么样,亚历山德公司现在把这件睡衣上架也不是,下架也不是,进退两难,焦头烂额。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没有最糟,只有更糟”,反正挨骂是跑不掉的了……
热点评论
您将是第一位评论者!